煤中硫分是怎样形成的?
2015-07-31 来自: 鹤壁市博云天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2953
由于煤是由植物形成,而植物又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质、树脂、蜡质、孢子、花粉、角膜质及蛋白质等组分(如莎草植物中含有7%~10%的蛋白质,一般的木本植物也含在1%~7%的蛋白质),且蛋白质中的硫含量为0.3%~2.4%,大多在0.5%~1%左右。所以对于全硫含量为0.5%以下的低硫煤来说,其硫分可认为主要都来自成煤物质中的蛋白质。
对硫分高至2%~4%以上的高硫煤来说,其硫分不只来自植物。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凡是含硫高的煤层,绝大部分都是与海水有关。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根离子。当还会退去后,就有相当量的留在地表。当植物在泥炭沼泽中经历泥炭化过程时,常会释出CH4等还原性气体。这些气体会使硫酸盐还原成单质硫和***。着两者在泥炭沼泽的还原环境下会和泥炭的有机质反应而形成有机硫。例如广西的合山、广东的南岭等煤田都是在海水退去的浅海、闭塞的泻湖海湾环境下形成的。因此有的硫分高达7%~8%以上,而且有机硫占大多数。当泥炭沼泽中流入较多铁离子的时候,则形成黄铁矿、白铁矿以及磁黄铁矿等硫化物矿。所以凡是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煤田或者是浅海相沉积的煤田,煤中的硫分必然是较高的。但往往有这种情况,即使同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的煤其硫分也会相差很大;此外,同一矿区不同煤层的煤其硫分相差也很大。这主要是与不同矿区、不同煤层在形成之前,海水侵蚀时间长短和海水中硫酸盐浓度不同有关;此外,还和不同矿区的古地温不同有关。因为古地温愈高,煤的有机质与硫酸盐、铁盐等反应生成黄铁矿的速度也愈快。在内陆环境或滨海三角洲平原环境下形成的煤田,由于没有受到海水的影响,所以大部分为硫分在1.5%以下的低硫煤。但某些陆相沉积的煤田,如果在煤田附近有石膏、黄铁矿、方铅矿或闪锌矿等含硫矿物时,则由于这些矿物中的硫在***条件(如酸性介质)下会以各种形式分解或溶解而进入煤层,因而使煤的硫分增高。由于煤中硫分,特别是高硫煤中的硫分形成古城十分复杂,且其反应机理也不是非常清楚,因此也偶尔可发现陆相沉积的高硫煤,但其周围并没有发现含硫矿物。